楊長鎮:世客博要說出地理大發現以來,客家如何讓世界感動

【李台源、范修語/桃園報導】即將於2023年登場的世界客家博覽會今(10)日在桃園青埔舉行「世界館」動土典禮,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特別向《客新聞》介紹世客博「世界館」與「台灣館」的策展理念,他強調,很多是要打破過去客家只說老故事的刻板印象,我們要說出16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在全世界、全球化的大歷史場景下,客家人如何讓人感動、如何適應新的環境,過去沒想像到的客家,都將在這次世界客家博覽會展覽館中被看見。

楊長鎮解釋,客語其實在全球是相仿的,可以溝通的,「碰到面的時候很親切,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的客家不是一個客家,是多元的客家」,因此希望透過世界客家博覽會,展現出世界各國的客家人,於他們在地國家的風土民情中,發展成為什麼樣的特色。

「日久他鄉即故鄉。」楊長鎮說,散布於世界各國的客家人,如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甚至非洲的模里西斯,美洲牙買加等,現在都已經充分地融入各個國家、土地以及當地社會,成為當地社會文化中進步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開始用新的眼光去發現,客家人在世界各國落腳的時間,到當地的土地、當地的族群關係,到當地的社會養分中,已經形成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自主形象。」

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動土儀式。范修語攝

楊長鎮特別點出,台灣是全球客家社群的社會中,最自由民主開放的國家,也是有完整的客家政策,從硬體到軟體,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語言復興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完整的一套經驗與政策規劃,這是全世界所沒有的。

世客博台灣館 楊長鎮:表現台灣客家文化力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雖然我們時常感受到客家語言的流失,這讓我們會擔心;但是相較之下,台灣客家文化創新的能力是全世界很強的,我們也看到希望。」楊長鎮說。

因此,對於台灣館策展想像,楊長鎮指出,「重點應該是將台灣客家文化力表現出來」,如在音樂上怎樣創新,有不同風格;在藝術表現上,對台灣藝術有什麼樣的貢獻;在民主自由改革的過程中,客家人在公共參與上,有什麼樣的角色、扮演什麼樣的動力,和各族群的人一起推進台灣的民主社會的進步等等。

世客博世界館模擬圖。桃園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提供

楊長鎮舉例,六堆客家人以湧泉為基礎灌溉平原農田,但他們透過貿易,將稻穀賣至中國,造就六堆地區,一方面是傳統農耕的大宗族社會,一方面業有農產貿易經驗與商業路網;而北部客家山區在全球現代化後,生產的香茅、樟腦、茶葉原物料面對的是全球市場需求。因此,對於如何在世界找到立足點,台灣各地的客家都有相當不同的經驗。

楊長鎮解釋,台灣雖然是小小的一個地方,但各地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自然,南北客家在客家語言用法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希望能藉由台灣館展現這些不同的樣貌,透過各縣市政府、甚至是執行的公所、民間團體,共同來展現台灣客家從飲食到語文、音樂等各方面的多樣性。

這篇文章 楊長鎮:世客博要說出地理大發現以來,客家如何讓世界感動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