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鹹粄圓 陳素宜新作《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寫出社會縮影

收聽連結:《講客廣播電台》美麗鳳凰城-專訪陳素宜

【洪俊傑/桃園報導】兒童文學作家陳素宜推出最新故事小說《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日前受邀至「講客廣播電臺」由主持人張美鳳、涂世宗主持的〈美麗鳳凰城〉廣播節目分享新書創作過程與寫作的故事。陳素宜表示,這本新書以六種庶民小吃:雪圓仔、炸肉丸、白稀飯、月光餅、米篩目到糖葫蘆,串聯記憶味覺,同時交織一段段看似個別,卻連貫的精采故事。書中除了述說飲食文化的美味外,從故事裡的親子互動間,點出了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呼應現今社會現況,盼能更多尋找內心的道路與親情的溝通。

陳素宜說,自己的美味記憶是鹹湯圓,因為家住新竹北埔城門街,小時候鄰里間,娶媳婦嫁女兒、做生日還是進新屋的慶祝活動,主人家裡總是會有一大鍋粄圓,熱熱鬧鬧的大家一起聚會;於是,鹹粄圓就成了最喜歡、最期待的吃食,「它是所有美好事物的代表」。

陳素宜至講客電臺分享新書。洪俊傑攝

湯圓的客語有「雪圓仔、圓粄仔、惜圓仔」等說法,雪白色的湯圓就像雪球一樣,不只充滿詩情畫意也充滿濃厚的文學氣息,讓陳素宜決定寫下「鹹湯圓」的故事,而書中則是用「雪圓仔」作為篇名,以呼應詩情畫意的美麗情景。

《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書中,穿插「客語文字」的書寫,引起主持人張美鳳的好奇心,便是向陳素宜問,書寫的構思。

陳素宜大笑說,這是「不自覺的反應」,並沒有意識到要將客家的元素寫入文章裡,只是寫出家裡的故事、小時候的記憶及生活中美食記憶,因為從小就在客庄環境中長大,然而這些文字的表述,就非常自然地呈現出客家韻味。意識到文章中蘊含客家元素後,我寫的這些故事既然有人要看、出版,那就特別將客家元素加入,但不是以全客語文來書寫。

不以全客語文書寫的原因,陳素宜說,現在很多客家背景的小孩不太會說客語,我寫的故事他們可能也看不懂,更別說是閱讀客語文字的文章,純粹用客家話來寫故事,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我覺得要讓它們看得懂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也希望讓不同族群的小朋友,不管是原住民、新住民或河洛人他們也可以來瞭解客家人。

書中的文字,陳素宜很自然的將客語文字寫入文中,例紅筆括號處「眠床」。洪俊傑攝

陳素宜說,這本書不僅是書寫美食味,其實還有放入很多感情在裡面,書裡的六道吃食,有母女的衝突、有兒子的思念、有朦朧的初戀、還有淡淡的悔意等,希望透過吃食與人物之間的情感連結,品一品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在現實生活中珍惜美好的情感。

六道吃食中,點破了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更是帶領著讀者們去思考,這樣的想法是否合宜,更是呼應了目前社會現況,醫務人員的過勞問題、社會各階層出現的專業斷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坐辦公室等種種現實問題,藉由書中故事,引領讀者們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適合自己的道路是什麼、該如何有效和親人溝通,找出屬於自己最難忘的成長記憶之味。

陳素宜(中)與講客電臺「美麗鳳凰城」兩位主持人合影。洪俊傑攝

收聽連結:《講客廣播電台》美麗鳳凰城-專訪陳素宜

這篇文章 記憶裡的鹹粄圓 陳素宜新作《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寫出社會縮影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