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來美專欄/看台灣防疫﹕從瘴癘之島到福爾摩沙

文/何來美

曾任聯合報記者、聯合晚報地方中心主任、國立聯合大學兼任講師,著有《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等十餘本書,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台灣最近有兩件事受到國際矚目,一是受俄烏戰爭影響,美日等大國擔心中共武力攻台,重視台灣戰略地位與安全;二是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升溫,台灣究是防疫模範生,還是缺乏超前佈署防疫不力,朝野爭吵不休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平定台灣,明鄭王朝俯首稱臣,但康熙皇帝在乎的是島民,並不重視這塊彈丸之地,有意棄台,經施琅恭陳《台灣棄留疏》說明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康熙始決定治台;但1894年的清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又將台澎割讓給日本。

1895年日人據台,因瘴癘、傳染病猖獗,日軍來台病死的是戰死的40倍,連帶兵來台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罹瘧而死,致日本也視為「鬼介之島」,一度考慮將台灣以一億日圓賣給法國。

台灣從瘴癘之島,變成真正的Formosa(福爾摩沙),最大因素是西方傳教士、醫師帶來了先進醫療技術,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也以生物學原理,積極改善台灣衛生,建現代化病院,並開辦醫學教育。

後藤新平治台8年評價兩極,他實施「鞭與飴政策」,否定他者指他威脅利誘,殺死不少抗日份子;肯定他者則稱他是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

早在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就派醫師馬雅各與牧師杜嘉德等8人來台宣教行醫,在台南、旗津開醫館,之後萬巴德‧曼森、馬偕、蘭大衛…等人也先後來台宣教行醫,收了不少門徒,受他們影響,後來不少學醫者也成為基督徒。
西方傳教士帶來先進醫學,但開辦現代化醫學教育的是後藤新平,他也將霍亂、鼠疫、痢疾、天花、傷寒、斑疹傷寒、白喉、猩紅熱等8種傳染病列為法定傳染病,全力防治,並加強港口檢疫。

日治時期總督府台北醫專(台大醫學院前身)是台灣唯一醫校,進入窄門不易,致赴日學醫者多,也建立「師徒制」的乙種醫師檢定考試制度。一群跟著各種專業醫師學醫的藥童,經檢定考試及格後,可在鄉下地區執業,成為守護偏鄉的醫生,前年以99歲高齡去世的苗栗縣公館鄉老醫師謝春梅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殖民台灣50年,主要傳染病已獲控制,但1945年台灣光復,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因港口檢疫鬆弛,各種傳染病又死灰復燃,如天花、白喉、狂犬病、霍亂,讓剛掛牌行醫的謝春梅疲於奔命,他曾一個農曆新年救了3個感染白喉的兒童,從此他行醫不打徉,直到去世。

在台灣醫學教育未普及前,像謝春梅這樣的醫師,偏佈全台偏鄉,各地客庄也很多,如已104歲高齡的朱鈞章醫師,也在苗栗縣大湖鄉水尾坪執業一生,他與謝春梅惺惺相惜,在醫療資源貧乏的年代,對台灣偏鄉醫療的貢獻功不可沒。

台灣防疫表現好壞,或許見仁見智,但從曾遭康熙皇帝忽視、日人據台之初也想賣給法國的瘴癘之島,變成舉世矚目的戰略要島,且成為健保制度完善的福利國家,百餘年來台灣醫護人員的貢獻值得肯定。

謝春梅開設的公館福基診所,守護偏鄉醫療七十餘載 。何來美攝影
朱釣章(右)與謝春梅兩位人瑞醫師惺惺相惜 ,圖為 2018年朱釣章出席謝春梅的回憶錄發表會。何來美攝影
日治時期的乙種醫師檢定制度培養了不少偏鄉醫師,圖為已故醫師周廷鑫生前寫的醫療筆記。何來美攝影
已故偏鄉醫師謝春梅生前配藥的身影。何來美攝影
總督府台北醫專是日治時期培養醫師的搖籃.,圖為 1934年的畢業生合照。照片/魏玉英老師提供

這篇文章 何來美專欄/看台灣防疫﹕從瘴癘之島到福爾摩沙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