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客家】建牌樓喜迎回歸祖國 仁醫張七郎卻冤喪槍下

客家仁醫張七郎(中)滿腔熱血迎接祖國,未料父子三人卻被國軍殘暴槍決。圖/范修語攝

【編按】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5週年,在二二八「被消失」的台籍菁英中有許多客家人,他們被國軍殘暴槍決,在後續的清鄉、白色恐怖統治下,客家菁英接連入獄、被槍殺,讓他們的遺孀及家族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傷痛。今起連續三天,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推出「二二八.客家」系列報導,告訴您客家菁英殉難的故事。

【李台源、范修語/花蓮報導】二二八事件遭槍決的客家菁英中,客家仁醫張七郎父子三人殉難的事蹟最令人心痛,成長於日治時代的張七郎,雖被異族統治,但卻滿懷中國夢,在日治時期他拒穿日本服,不穿日本木屐,日本政府倡導改日本姓氏、講日語,但他仍堅持講客家話;國府來台的那天,他感動地在鳳林建牌樓、掛旗幟熱烈歡迎,未料,二二八事件時,他與兩個兒子卻被國府屠殺。

張七郎生於1888年的新竹湖口,在家中排行第七,父親張仁壽是位漢醫。他七歲那年,清國戰敗,台灣變成日本領土。張七郎從新埔公學校畢業後,曾到廈門英華書院就讀,因此通曉外語與西方知識。1910年,張七郎考上台灣總督府醫學校,與蔣渭水同班。1915年畢業後,張七郎先後在基隆、淡水行醫,為了紀念父親,遂將淡水的醫院取名為「仁壽」。

1921年,張七郎舉家移往花蓮鳳林,並在鳳林掛起「仁壽醫院」招牌行醫,現年94歲的張七郎三媳婦張玉蟬告訴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記者,張七郎會移往鳳林是因他的五哥張逢年在當地開漢醫,發現當地沒有西醫,因此找他來開醫院。雖然日治時代鳳林地區有一個日本醫生開的醫院,但是大家還是「日本人給日本醫生看,台灣人就給張七郎看」,那時候瑞穗、壽豐都沒有醫生,都是張七郎管轄。整個花蓮就只有玉里、鳳林和花蓮市有醫生而已。

位於花蓮鳳林「太古巢農園」後的張七郎墓,墓碑上的對聯寫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道盡張家所遭逢的辛酸血淚,94歲高齡的玉蟬阿婆堅持帶我們來到張七郎墓。圖/范修語攝

張七郎慘死國民政府槍下  至今原因仍是謎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為了迎接前來接收台灣的國軍,張七郎特別出資在鳳林建造牌樓,張燈結綵以示歡迎。同時也寫信請在滿州國執業醫師的三個兒子回台貢獻所學。1946年3月,張七郎當選花蓮縣議員,並被推舉為議長,投入政治工作。隨後當選國大代表,於1946年11月赴中國南京參與制憲國民大會,一展對國家的抱負。

張玉蟬說,張七郎擔任花蓮縣議長,成為縣長候選人,「如果沒有過世,可能就是花蓮縣長。」她說:「爸爸對教育很重視,戰後創辦鳳林初中,日本時代大家都窮人,台東有中學,花蓮有中學,其他都沒有。」張玉蟬說多虧張七郎努力奔走,終於成功設立鳳林初級中學,並擔任第一任校長,希望改善地方教育。張七郎從政後,長子張宗仁接手鳳林初中的校長工作,同時也將「仁壽醫院」交予張宗仁與三子張果仁管理。

1946年11月,張玉蟬嫁給三子張果仁,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同年4月4日夜晚,張七郎父子被士兵帶走後,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在未經審問的情況下,晚間11點於鳳林公墓旁被槍決。只有二兒子張依仁因妻子在他身上塞了一張軍醫證而躲過一劫,關押數個月後被釋放。

圖/范修語攝

 

但國府對張家的迫害的卻仍未停止,張依仁因受不了國民黨特務騷擾,移居巴西。儘管在國外,張依仁仍遭監控迫害,並被列為「黑名單」不得返台,直到解嚴後才結束漫長的流亡歲月。張依仁2004年返台定居,並於2011年2月24日在台中辭世。

張玉蟬帶記者到張七郎父子三人被槍殺的公墓旁悼念,對於張家一門三傑慘遭槍決,真相依舊不明,她心中的痛至今仍無法平息。

1947年4月4日夜晚,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在未經審問的情況下於鳳林公墓旁被槍決。圖/范修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