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也是客家人】張上淳臺灣抗疫定心丸 親上火線做對的事

「客家族群的血液,流的是面對最艱難的環境,還是能生存下來的特性!」張上淳,臺灣人對這位,從SARS風暴到H7N9以及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無役不與親上火線的身影十分熟悉,現在他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常現身疫情記者會,專業又細心地向國人解釋、宣導防範疫情,更是成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級防疫英雄,今(22)日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接受《科學人雜誌》專訪時透露,自己血液裡似乎有客家人披荊斬棘的精神,對於「做對的事」無論是否困難,自己還是會努力的把它完成。

今日下午,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前往拜訪張上淳,張上淳也接受《科學人雜誌》專訪, 張上淳表示,父母都是客家人,父親講的是新竹湖口海陸腔、母親講的是苗栗頭份四縣腔,自己是繼承醫師父親的志趣和阿公的期待進入醫學領域,雖然一路上因為當時大環境打壓母語的因素下,對於客家語言文化沒有太大研究,甚至沒什麼機會講到客語,反而是說閩南語的機會多很多,但因為家裡父母會講客語,自己至今還能聽得懂客語,也會講客語,而求學、行醫的過程中,也默默的展露出客家人不怕面對艱難的性格,像是33年前,次專科選擇冷門的感染科,只因為當時胸腔科的陸坤泰教授認為感染科都沒人,建議自己去選,就這樣投身臺灣感染醫學的漫漫長路,自己也成為了感染界大老謝維銓的入門弟子。

訪談中,對於國人封他「防疫英雄」,張上淳靦腆謙虛地笑說,只是希望能為臺灣醫學盡一份心力,因此當年選擇在臺灣一邊行醫一邊進修,取得國立臺灣大學臨醫學研究所博士、選擇冷門的路研究、推廣,像是感染醫學、愛滋病防治等,就是希望能為臺灣醫療多付出一點貢獻,這些決定,現在想起來,似乎真的和客家人「面對最艱難的環境,還是能生存下來的特性!」有點關係。而這近20年間,當臺灣陸續面臨H1N1來襲,SARS重創臺灣,H7N9以及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之際,國人都能看見張上淳帶領醫療團隊往前衝的身影,而他現身時,早已成為臺灣人最有效的定心丸。

最後,張上淳也呼籲政府要多重視感染醫學環境,因為感染科醫師不太可能靠感染科去外面開業,尤其現今健保給付,感染科的目的是預防感染及減少抗生素使用,因此健保給付項目申請的機會較少,感染科從以前至今,都不是一個賺錢的科目,因此呼籲政府要更積極培養良好的感染科醫師環境,讓臺灣在未來防疫的道路上更加茁壯、堅強。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右)拜訪臺大副校長張上淳(左)。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左)接受《科學人》專訪前,與臺大副校長張上淳(右)交換彼此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