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的祝福 客家親子劇《雨馬》將於兩廳院演出

由客家委員會與紙風車劇團聯手製作的2021客家親子劇《雨馬》,本(3)月12日及13日將於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雨馬》將客家話融入戲劇,讓孩子可以看戲學客語,更改編客家歌曲融入劇情,用劇場的方式呈現一個客家新童話,13日當天也將在客委會、客傳會及紙風車劇團FB粉絲頁、客家電視FB及YouTube進行網路直播,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在線上欣賞,將《雨馬》的祝福傳遞給全世界。

《雨馬》是客委會繼2010年首次製作全球第一部客家兒童音樂劇《嘿!阿弟牯》及2018年客語版《諸葛四郎》後,再次與紙風車劇團合作。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今(8)日出席活動記者會表示,《雨馬》原本在去年就要和大家見面,因為疫情的影響不斷延後,在今年3月終於能正式和大家見面,而本劇也是客委會第三度與紙風車劇團合作,希望透過《雨馬》大型劇場演出,將客家話融入戲劇,讓孩子可以看戲學客語,將客語世代傳承下去。

今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及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作家小野、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及《雨馬》總編導李永豐等貴賓一起出席與現場民眾搶先目睹這座高近4層樓的藍色雨馬,藍色雨馬噴出白色的煙霧,讓現場大小朋友嘖嘖稱奇,大家十分期待《雨馬》的正式演出。

客委會指出,《雨馬》創作之初,正逢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所有演出及大型活動皆停滯,而臺灣因為防疫有成,還能有限制地欣賞演出的機會。《雨馬》得以演出,可說是來自臺灣防疫的成果,是國人共同為孩子打造疫情中的幸福生活。

《雨馬》是2021年紙風車劇團全新創作,故事改編自小野同名繪本《雨馬》,本劇打破劇場鏡框式舞臺,以巨型行動裝置結合數位影像、歌舞特技與水火特效,以最高規格打造臺灣兒童劇。

故事主角「雨馬」目前已矗立在兩廳院藝文廣場,吸引許多民眾目光,是一座身高10公尺,身長13公尺,肩寬4.5公尺的巨型移動裝置。由400公尺、3公噸的鐵管組成骨架,150加侖的纖維彈性水泥塑成肌肉,身上皮膚以客家藍染發想延伸,上面繪著客家花布中代表喜氣跟富貴的花紋,穿插著客家老奶奶兒時零嘴的「餘甘子」(油甘)為紋飾,以現代時尚的設計呈現客家人昔日共同的記憶。

「雨馬」飛揚的馬鬃與尾巴,以PE泡棉管埋入鐵管,經過多段連結、熱風槍塑形,再繪上彩虹的顏色,代表雨後幸福的約定,是帶給孩子們光明的祝福。近4層樓的「雨馬」,是近十年臺灣劇場界最大的行動藝術裝置,將隨著全劇情境推進,在觀眾席中行走;行走間,眼睛開闔,張嘴噴氣,馬頭上下伸展,背上的彩虹鬃毛隨風飄蕩顧盼生姿。

《雨馬》將於3月12日及13日晚上七點在兩廳院藝文廣場進行首演,2場演出因應疫情需求,將採線上事先報名,請觀眾遵守防疫規定入場,活動詳見客委會及紙風車劇團FB粉絲頁。為了讓大臺北地區以外及無法進場的朋友也能觀賞,3月13日的演出將於客委會、客傳會及紙風車劇團FB粉絲頁、客家電視FB及YouTube進行網路直播,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在線上欣賞,將《雨馬》的祝福傳遞給全世界。

首演過後《雨馬》將於3月25日至28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前廣場前展出,3月27至3月28日更安排行動劇演出。(詳細報名、直播、展示活動資訊,敬請關注客家委員會與紙風車劇團粉絲專頁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