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美奪客聲獎3項大獎 喊話「客家要做出AI無法取代的內容」

【蔡依璇、李台源/台北報導】被譽為客語廣播金鐘獎指標的「客聲獎」,今天(27日)揭曉並頒獎,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黃玉美一舉奪下最佳主持人獎在內的三座大獎。她激動地說,今年是台灣廣播百年,「人聲的溫度和情感,是 AI 所沒有的。」另外,今天頒發「特別貢獻獎」予資深客語廣播人江光大,他直呼:「今天是我人生中最光榮的一天。」

第4屆客聲獎今天下午在台北客家音樂戲劇中心頒獎,由全台最年輕的客家搖滾樂團 J Hall開場演出。典禮邀請「客家一哥」小鐘(鐘昀呈)擔任Podcast組頒獎人,由金鐘影后吳奕蓉頒發廣播組獎項。

最年輕的搖滾樂團J HALL擔任客聲獎開場表演,帶來膾炙人口的客語歌曲〈打敗大魔王〉以及〈茶頂山个風〉。李台源攝
最年輕的搖滾樂團J HALL擔任客聲獎開場表演,帶來膾炙人口的客語歌曲〈打敗大魔王〉以及〈茶頂山个風〉。李台源攝
「客家一哥」小鐘擔任客聲獎Podcast組頒獎人,幽默的他一開口就用客語逗得台下哈哈大笑。李台源攝影
「客家一哥」小鐘擔任客聲獎Podcast組頒獎人,幽默的他一開口就用客語逗得台下哈哈大笑。李台源攝影
金鐘影后吳奕蓉擔任客聲獎廣播組的頒獎人。李台源攝
金鐘影后吳奕蓉擔任客聲獎廣播組的頒獎人。李台源攝

特別貢獻獎江光大:是榮耀也是責任

客聲獎今年首度增設「特別貢獻獎」,由資深主持人、江光大獲得。江光大從1979年加入中央廣播電台,投入客語廣播40餘年,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客語廣播人之一。擔任頒獎人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說:「江光大不只長期耕耘客語廣播,更致力於獎掖後進,帶領後生使用母語製作節目,獲獎實至名歸。」

江光大從陳邦畛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江光大從陳邦畛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這個獎對我來說,是榮幸也是責任。」江光大說,他特別感謝栽培他40年的央廣,他回憶加入央廣之初,特別請父親江平成與母親曾雲珍協助他加強客語能力,「爸爸要求我,每天用客語唸報紙、讀古文,今天我用這個獎,來表達深深的感謝。」

江光大感謝聽眾40年來的支持,「你們是我從事廣播節目最大的動力,希望未來更多年輕人能一起用母語,讓客家話在廣播中永遠響亮。」

中央廣播電台資深客語導播江光大,今天獲頒客聲獎特別貢獻獎,他將成就歸功於央廣以及所有海外聽眾朋友的長年支持。李台源攝
中央廣播電台資深客語導播江光大,今天獲頒客聲獎特別貢獻獎,他將成就歸功於央廣以及所有海外聽眾朋友的長年支持。李台源攝
江光大(右二)手持央廣特製的手燈,為央廣的節目加油打氣。李台源攝
江光大(右二)手持央廣特製的手燈,為央廣的節目加油打氣。李台源攝

三冠王黃玉美: AI無法取代人的聲音溫度和情感

今年最大贏家,是廣播組一舉獲得「文化節目獎」、「生活風格節目獎」及「最佳主持人獎」的央廣主持人黃玉美。

黃玉美與馬來西亞客家人吳振南主持的《遇見美好人生》獲得文化節目獎,與音樂人龔德主持的《Open Hakka打開客家》獲得生活風格節目獎及最佳主持人獎。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黃玉美在今天客聲獎頒獎典禮一連拿下三項大獎。李台源攝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黃玉美在今天客聲獎頒獎典禮一連拿下三項大獎。李台源攝
身為馬來西亞人客家人的吳振南說,因為做節目,他終於有機會在台灣說客語。李台源攝
身為馬來西亞人客家人的吳振南說,因為做節目,他終於有機會在台灣說客語。李台源攝

《遇見美好人生》以輕鬆對話交流海內外客家文化,《Open Hakka打開客家》則是呈現台灣客語廣播百年歷史。

黃玉美說,今年正好是台灣廣播百年,客語廣播有近80年的歷史,廣播一直與時俱進,面對 AI 的新技術,「人的聲音溫度和情感,是AI沒有的。我們客家廣播要繼續努力,做出讓 AI 無法取代的內容。」

「廣播節目不只是傳遞訊息,更是保存語言、文化與歷史的一種方式。」黃玉美說,希望透過廣播,讓更多人理解客家文化的多元性與歷史脈絡,並鼓勵年輕一代持續參與,並珍惜客家歷史與文化資源。

音樂人龔德(圖)與黃玉美主持的《Open Hakka打開客家》獲得客聲獎廣播組生活風格節目獎,龔德特別感謝黃玉美帶著他製作廣播節目,讓他有全新的視野看客家。李台源攝
音樂人龔德(圖)與黃玉美主持的《Open Hakka打開客家》獲得客聲獎廣播組生活風格節目獎,龔德特別感謝黃玉美帶著他製作廣播節目,讓他有全新的視野看客家。李台源攝
黃玉美笑說,拿下三項大獎,剛好可以與一起主持節目獲獎的的吳振南、龔德一人收藏一座獎盃。李台源攝
黃玉美笑說,拿下三項大獎,剛好可以與一起主持節目獲獎的的吳振南、龔德一人收藏一座獎盃。李台源攝

同獲最佳主持人大獎的龔德,則特別感謝黃玉美帶領他進入客語廣播領域。他也開玩笑地說,介紹自己的姓氏很不容易,「希望大家以後會說,就是那個『龔』德的龔。」

Podcast、廣播新星與資深主持人齊獲肯定

今年的Podcast組獎項中,文化節目獎由金鐘主持人宋菁玲與長笛演奏家華姵的《客製化音樂盒》拿下。宋菁玲特別感謝一起主持的華姵,「我們用彼此的專長截長補短,感謝評審的肯定。」人在國外演出的華姵,由媽媽代領獎:「感謝大家讓華姵能以長笛為起點、音樂為橋梁,在 Podcast 旅程中展現才華。」

主持人宋菁玲(圖)與華姵以《客製化音樂盒》獲得客聲獎Podcast組文化節目獎。李台源攝
主持人宋菁玲(圖)與華姵以《客製化音樂盒》獲得客聲獎Podcast組文化節目獎。李台源攝

Podcast組生活風格節目獎由曾止妤以《日日係好日》節目獲得。她說:「從廣播跨入Podcast是全新世界,很高興能被肯定。」

兒童及少年節目獎得主是張莉涓的《喜感故事》。「很開心小朋友們喜歡我們說的故事,我會繼續用客語陪伴大家,」張莉涓說。

曾止妤說,對他而言,從廣播跨入Podcast是全新世界,很高興能被肯定。李台源攝
曾止妤說,對他而言,從廣播跨入Podcast是全新世界,很高興能被肯定。李台源攝
張莉涓以《喜感故事》獲得客聲獎Podcast組兒童及少年節目獎。李台源攝
張莉涓以《喜感故事》獲得客聲獎Podcast組兒童及少年節目獎。李台源攝

何欣俞以《日語跟我學》榮獲Podcast組知識教育節目獎。她將客語結合日語教學,「在台灣,許多人有流利的日語,但會講客語的人卻非常少。母語是學習外語的根,母語要學得好,才有辦法學其它語言。」

心理學博士李文玫與主持人陳佾玄,則以《性別警暴器》榮獲Podcast組社會關懷節目獎。「謝謝評審看見我們想要用客語討論社會議題的努力。」李文玫說。

客聲獎Podcast組知識教育節目獎頒予何欣俞的《日語跟我學》。李台源攝
客聲獎Podcast組知識教育節目獎頒予何欣俞的《日語跟我學》。李台源攝
主持人李文玫(圖)與陳佾玄的《性別警暴器》榮獲客聲獎Podcast組社會關懷節目獎。李台源攝
主持人李文玫(圖)與陳佾玄的《性別警暴器》榮獲客聲獎Podcast組社會關懷節目獎。李台源攝

廣播組獎項中,音樂節目獎由徐哲緯的《哲哲稱奇》拿下。徐哲緯今天也擔任典禮的主持人與表演嘉賓,得知獲獎時他激動地落淚掩面,又哭又笑打趣地說自己今天「CP值很高」。他更說:「創作是一件孤單的事,」他一心只想傳播客語,感謝客聲獎給他的肯定。

擔任今天客聲獎主持人的徐哲緯,得知獲獎,激動的落淚掩面。李台源攝
擔任今天客聲獎主持人的徐哲緯,得知獲獎,激動的落淚掩面。李台源攝
音樂人徐哲緯以節目《哲哲稱奇》奪下客聲獎廣播組音樂節目獎,他激動落淚,感謝大家一路上對他的支持。李台源攝
音樂人徐哲緯以節目《哲哲稱奇》奪下客聲獎廣播組音樂節目獎,他激動落淚,感謝大家一路上對他的支持。李台源攝

廣播組兒童及少年節目獎由李穎珍的《諾布倫事務所》奪下;資深廣播人陳雙與楊景謀合作的《好事成雙——青少年輔導》獲社會關懷節目獎。

陳雙一上台就激動地直呼「好爽!」兩人說,「希望青少年朋友知道,客語也能陪伴你成長。」

主持人陳雙(左)與楊景謀(右)的《好事成雙 — 青少年輔導》獲客聲獎廣播組社會關懷節目獎,陳雙激動地說「好爽啊」。李台源攝
主持人陳雙(左)與楊景謀(右)的《好事成雙 — 青少年輔導》獲客聲獎廣播組社會關懷節目獎,陳雙激動地說「好爽啊」。李台源攝

客聲獎不再限制客語比例 希望成為「大家的活動」

評審長溫士凱表示,今年「客聲獎」的評選標準,除了專業性外,更重視「如何讓客家被更多人看見、且更深入人心。」評審團以金鐘獎的高標準來看待參賽作品。「每一個節目,我都聽至少三遍,從盲聽、仔細聽,再搭配企劃書一起審查。」

溫士凱指出,今年的廣播節目趣味多元、議題深入,整體表現優秀;在Podcast部分,不只是閒聊,也要兼具內容、創意與專業,才符合獎項精神,「不希望讓大家覺得Podcast只要講講話、或是直接把廣播節目搬過來,就可以入圍。」

客聲獎評審長溫士凱說,希望客語廣播未來可以走出更多元、更豐富的樣貌。李台源攝
客聲獎評審長溫士凱說,希望客語廣播未來可以走出更多元、更豐富的樣貌。李台源攝

溫士凱強調,客聲獎隨著時代脈絡演進,今年不再限制客語比例,「我們歡迎不同族群、不同語言、不同聲音來討論客家文化。」主持人仍需具備基本客語能力,但形式可以更加多元,鼓勵跨族群共同參與,使獎項真正成為「大家的活動」,而非單一群體的比賽。

「聲音是陪伴、是生活、是文化,」溫士凱說,主持人需要注意聲音的情感,「有些人故事很好,但像機器人,少了語韻聲調的情感,節目就會較不耐聽。」這些細節是評審團反覆檢視的重點。希望透過評選過程,帶給參賽者更多成長與反思的機會,「不要因為沒有得獎或入圍而失落灰心,我們都是一路從跌跌撞撞中成長。」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與團隊成員在客聲獎頒獎典禮後合影留念。李台源攝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與團隊成員在客聲獎頒獎典禮後合影留念。李台源攝

「客聲獎」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舉辦,以保存客語、傳承客家文化為使命,持續培育、扶植眾多客語人才,更被視為廣播金鐘的風向球。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客聲獎」,共有超過百件的專業廣播和Podcast作品參賽,評審團最終選出廣播和Podcast組38件節目、5項人獎項入圍,今天揭曉得獎名單。

黃玉美(中)與吳振南(右)的《遇見美好人生》奪下客聲獎廣播組文化節目獎,從頒獎人吳奕蓉(左)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黃玉美(中)與吳振南(右)的《遇見美好人生》奪下客聲獎廣播組文化節目獎,從頒獎人吳奕蓉(左)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龔德(右)、黃玉美(中)榮獲客聲獎最佳主持人獎,從頒獎人吳奕蓉(左)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龔德(右)、黃玉美(中)榮獲客聲獎最佳主持人獎,從頒獎人吳奕蓉(左)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黃玉美在今天客聲獎頒獎典禮一連拿下三項大獎。李台源攝
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黃玉美在今天客聲獎頒獎典禮一連拿下三項大獎。李台源攝
徐哲緯(左)從頒獎人吳奕蓉(右)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徐哲緯(左)從頒獎人吳奕蓉(右)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主持人陳雙(中)與楊景謀(右)的《好事成雙 — 青少年輔導》獲客聲獎廣播組社會關懷節目獎,兩人與頒獎人吳奕蓉(左)合影。李台源攝
主持人陳雙(中)與楊景謀(右)的《好事成雙 — 青少年輔導》獲客聲獎廣播組社會關懷節目獎,兩人與頒獎人吳奕蓉(左)合影。李台源攝
《日日系好日》主持人曾止妤從小鐘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日日系好日》主持人曾止妤從小鐘手中接過獎盃。李台源攝
客聲獎Podcast組知識教育節目獎頒予何欣俞的《日語跟我學》。李台源攝
客聲獎Podcast組知識教育節目獎頒予何欣俞的《日語跟我學》。李台源攝
李穎珍的《諾布倫事務所》獲得客聲獎廣播組兒童及少年節目獎,不過因為工作關係,請《新聞董喜劇》主持人阿拋(右)代領。李台源攝
李穎珍的《諾布倫事務所》獲得客聲獎廣播組兒童及少年節目獎,不過因為工作關係,請《新聞董喜劇》主持人阿拋(右)代領。李台源攝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說,江光大不只長期耕耘客語廣播,更帶領後生用母語做節目,獲獎實至名歸。李台源攝
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說,江光大不只長期耕耘客語廣播,更帶領後生用母語做節目,獲獎實至名歸。李台源攝
被譽為客語廣播金鐘獎指標的「客聲獎」,今天(27日)揭曉並頒獎。李台源攝
被譽為客語廣播金鐘獎指標的「客聲獎」,今天(27日)揭曉並頒獎。李台源攝

第4屆客聲獎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主持人獎|黃玉美、龔德《Open Hakka打開客家》

Podcast類

文化節目獎|《客製化音樂盒》宋菁玲、華姵

生活風格節目獎|《日日係好日》曾止妤

兒童及少年節目獎|《喜感故事》張莉涓

知識教育節目獎|《日語跟我學》何欣俞

社會關懷節目獎|《性別警暴器》李文玫、陳佾玄

廣播類

文化節目獎|《遇見美好人生》黃玉美、吳振南

生活風格節目獎|《Open Hakka打開客家》黃玉美、龔德

兒童及少年節目獎|《諾布倫事務所》李穎珍

社會關懷節目獎|《好事成雙——青少年輔導》陳雙、楊景謀

而音樂節目獎|《哲哲稱奇》徐哲緯